我出生于1987年,5岁时随父母来到延吉,对于延吉的记忆,我是从老爹每天骑着大二八自行车送我上幼儿园时候开始的……还记得那个年代,称霸马路的是自行车,偶尔几辆出租车从身边驶过,老爹便告诉我: 这个车叫拉达,那个车叫奥托。
由于刚迁来延吉,我家租住的是一间典型的朝鲜族民居, 就是现在河南新元公寓的地方,紧挨着布尔哈通河一座三层火炕楼 ,记得一进门的厨房里,有一个当时比我还大的铁锅,每当爸爸妈妈做饭的时候,都要掀开几块木板以后,跳到灶台一个大坑里点火,一个月才几元钱的租金 。一到冬天,楼上楼下一起烧炕,我看见妈妈经常把面盆放到柜顶上,说那地方比炕热,发面快。
那个时候的河堤还是土的,根本没有栏杆,只有一趟趟的大柳树,河里的水又多又清。夏天,有在河里洗澡的、有洗衣服的,还有下网捞鱼的。
那时候,步行街还叫解放路,解放路上有个最好的地方---叫,食品商场。两傍的树木遮天蔽日,有许多老人家,喜欢在树荫下,悠然地喝茶、打牌。
那时候,公交车票价还是两毛钱,而且是加长豪华型,每辆车后边都拖个大尾巴。
那时候,百货大楼还是蓝色的,在我的记忆里很神圣,因为那里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和我想吃的东西。
那个时候,在记忆里的延吉、在孩子们的眼里,天,是湛蓝的……布尔哈通河里的水,是清的……每天吃完晚饭,与小伙伴们疯累了,躺在河坝上,看慢慢落下的大太阳,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
时间,在悄悄地流趟。我们,也在一点点地长大。延吉,在记忆里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延吉市房改办,在当时最东边的郊区,建了第一幢解困住宅楼;延吉市引进外资,在当时天池路最西边的郊区,建了第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韩信公寓;延吉市第一座电梯楼,合泰公寓,拔地而起;最热闹的人民路西市场两侧,小平房不见了,马路却变宽了;儿时的郊区田地,现在变成市中心了;布尔哈通河上的土坝,现在变成坚固的公路,跑车了……
延吉,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如同朝气蓬勃的青年,每天都在奔跑着向前发展!
后来,我的大学时光是在长沙度过的,我坚信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就比如长沙就有一股子发霉的味道。我怀念我的家乡,我记忆中延吉春天的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青草和苹果梨花的芳香,夏天的空气充斥着柏油马路或者泥土的味道,而秋天的空气微凉,夹杂着落叶的气息,至于冬天就简单了,清澈的空气往往带着一股冷香。
最后,我很荣幸自己能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事业单位工作者,为家乡的建设发挥应尽的力量,结尾处,我想献上之前看过的一首打油诗:
如果可以 让我们一起留在延吉
不用南下北上的去打拼
就一起留在我们熟悉的城市
每一条街道都能叫出名字,每一个邻居都认识
想逛个街 唱个歌
一个电话 半个小时
人就都聚齐了
如果可以 让我们一起留在延吉
陪着我们的爸妈 守着我们美丽又可爱的家乡
无聊了就去长白山玩一趟
4个小时就到了
过年过节几个朋友串串门吃顿饭喝杯酒
谁要是不来 几分钟就到他家门口
如果可以 让我们一起留在延吉
嘴馋的时候 满大街的美味小吃
或者到服务大楼来碗冷面吃盘锅包肉
或者到梅花来顿狗肉
或者到丰茂吃个串儿...
如果可以 让我们一起留在延吉
冬天的时候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夏天就去青年广场和公园溜达溜达
累了就随便找个酱汤馆呼朋唤友
打打斗地主 喝喝大麦茶聊聊近况
如果可以 让我们一起留在延吉
工作没有那么大压力
不用经常加班
不用做梦还是工作
只要8点上班 5点下班
如果可以 让我们一起留在延吉
房子就买在父母家旁边
反正离得近
晚上还能陪爸妈到金达莱广场散步
如果可以 让我们一起留在延吉
等父母老了我们可以天天陪着他们
等我们老了也有子女天天陪着我们
走不动了也可以钓鱼、打牌
随时商量着出去溜达溜达
随时到市中心逛逛
把年轻时候做过的事情都再做一遍
如果...可以...
让我们一起留在延边...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为了我们共同的家乡…
【责编 王春荣】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