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好故事】人们出行方式的变迁

2017-08-09 市交通局 李婉君 延吉新闻网
  【开栏语】长白山脉绵延巍峨,图们江水奔流不息,在这青山绿水间,孕育出一座美丽的城市——延吉。漫步城市中,这里的每一处景、每一座建筑、每一段历史都记录着一段城市记忆,承载着特定的城市文化,讲述着一个个动人至深的故事。即日起,延吉新闻网开设“延吉好故事”专栏,寻找延吉记忆,回眸这些年延吉的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来自延吉公路客运总站的李婉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们出行方式的变迁》,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穿梭时空隧道,回到那记忆中的城市。

  有人说,车是认识一座城市的窗口,无论是候车或者在车上,都可以让你窥探一座城市的面貌;有人说,车是深入一座城市的触角,无论是大马路还是小街巷,都可以带你了解一座城市的精髓。也有人说,车是一个城市的性格,见证着城市的变迁,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以自行车和摩托车为主,当时的我们国家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汽车则成为交通工具中的奢饰品。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到了90年代初,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出现了公交车,成为了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提到车辆,就不能不提客运站,因为它连通着州边百姓的外出出行。延吉公路客运北站始建于1946年,至今也有7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客运站不仅十分破旧简陋、而且营运线路也少而短,车辆也特别少,但是客流却非常多,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现象,尤其在节假日期间更是如此,许多客车都是超员超载。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也从之前的奢侈品行列中,跻身走入平民百姓家庭中,随之演变出商务车、出租车、私家车等屡见不鲜的交通工具。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多样的选择。

  时移世易,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为了给旅客提供更好的乘车环境,老客运站在2007年进行旧地改造,重建之后的客运站变得更加宽敞、舒适、更加现代化。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旅客,客运站站务员苦练“基本功”,从站姿、走姿、坐姿进行规范化训练,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学习,努力做到“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

  现在,我们积极响应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出现了低碳节能的电动客车,出现了国际国内航线当天到的飞机班线,真正实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飞天梦,随着“最美吉图珲高铁”开通,标志着延边已经正式进入了高铁时代。

  城市在不断发展变化,承载着我们美好记忆的老“标志”又何止这些,老“标志”虽然退出舞台,但它承载的那些历史却永远无法消失,终会成为人们心中满满的回忆,甚至是人生中最美的珍藏。


【责编 王春荣】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新闻 创城 直播 看见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