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延吉新闻网开设【欢庆65】专栏,分角度、分层次,图文并茂地展示建州65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辉煌成绩以及丰硕成果,鼓舞延边人民关注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
上个世纪80年代,骑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在马路上穿行,对于延吉市民来说,那是相当“牛”的事!
可如今,开着私家车上下班,乘坐高铁外出旅游,搭乘飞机去世界各地观光,也是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从自行车、公交车、火车、高铁,再到飞机,这些人们身边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的变化,记录了延吉市民生活前进的脚步与节奏,反映了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今天,希望大家同小编一起,走进延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延吉火车站

20世纪30年代的延吉火车站

20世纪70年代的延吉火车站

20世纪90年代火车站候车室

如今的延吉火车站

延吉西站

高铁站一站台
延吉高铁一开通,就因沿途经过“关东第一山”长白山、“北国明珠”松花湖、“关东奇山”拉法山,还有红叶谷、镜泊湖、防川等旅游胜地,被网友称为“东北最美高铁”。
延吉公交
从前,公交车不普及的时候,人们宁可步行或者骑车出门办事也不舍得花钱坐一趟公共汽车。因为那时在人们眼中,公交车是个“稀罕物”。

20世纪90年代延吉市公共客车

环保节能型公交车

环保节能型公交车内部

新型环保节能型公交车采用一级踏步入口 (上图为:新型公交车 下图为:老式公交车)

新型环保节能型公交车与老式公交车 对比
“还记得1993年的时候,我刚换了一份新工作,离家远了,天天做公交车上下班,那时延吉公交车只有7条线路,车也和现在的不一样,是大客车,车上除司机以外还有一名车长,负责售票。冬天车里特别冷,玻璃会漏风。”回忆起延吉的老公交车,市民池女士感慨不已。
为了感受延吉公交车为市民带来的便利,小编特意问了年长一些的老年人。
“想想上世纪60年代,我还在当兵,从火车站到街里,那么远的距离,只有那种‘小马车’代步。而现在多少公交车线路从这经过。不仅这样,拿上‘老年卡’我们还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现在真的太方便了!不仅保暖性更好了,安全性也提高了不少!”
而如今的公交车线,从成立之初仅有8辆公共汽车,3条营运线路,线路总长不到20公里。40多年间,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8月,延吉公交成功的实行了无人售票制度。2010年末,公交公司GPS智能调度系统的投入使用,使营运管理模式不断走向科学、高效、智能。
2011年末,公司整体淘汰小公共汽车,全部购入大公共汽车实行无人售票营运,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再次谱写了延吉公交史的新篇章。
2014年3月14日,全州首批14辆天然气公交车在延吉“上岗”;2016年9月26日,又购进的14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将带领公交车不断向节能、环保、低碳方向迈进。
延吉机场
方便快捷的航空运输,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还是联系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飞机一直以它速度快、安全性能高成为人们长途出行的最佳之选。

20世纪90年代延吉机场

延吉机场候机楼全景
1991年初,根据图们江下游地区开发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为改善机场客运和飞行保障条件,延吉机场进行扩建改造,区域长18 .5公里,南北长5公里,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扩建改造以飞行区场道为主进行施工。机场飞行区按4D级指标、满足MD—82机型最大全重起飞要求建设,包括军民航道、通讯导航、助航灯光、供电、房屋等。
1993年3月中旬机场停航,进入准备阶段,5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同年10月底竣工,11月11日工程正式通过验收,使跑道全长达到2600米,12月23日复航。
飞机提高了出行的效率,缓解了地面交通的压力,满足了人们对于快速交通的需求。
城市的道路交通见证着这个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延吉一直在努力!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65年来,延吉交通的变化,让市民们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延吉市从之前尘土飞扬的土路到现在宽阔畅通的柏油马路。从之前去哪都要步行,到现在多到数不完的代步工具。交通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转变,正在无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责编 魏玉华 胡骁】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