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延吉新闻网开设【欢庆65】专栏,分角度、分层次,图文并茂地展示建州65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辉煌成绩以及丰硕成果,鼓舞延边人民关注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

舞韵民族风

农乐舞

农乐舞

农乐舞
农乐舞的狂、长鼓舞的媚、象帽舞的炫……它们仿佛是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名片,带着延吉尽情飞。
延边朝鲜族的血液里,那涌动着的对舞蹈的热爱,世代相传,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让我们走进“歌舞之乡”延吉,感受延吉风情浓郁的民族歌舞。
延吉的秋天碧空如洗,大地欢歌;山村的秋季层林尽染,稻谷飘香!这是农民们最为向往的日子,耀眼的阳光给刚收获过的土地镶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边,累累硕果被妇女们轻快地端上了餐桌。
在远方宽阔的体育场上,只见彩球升腾、人声鼎沸,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农乐舞表演即将拉开序幕……
“当!当!”锣声引领,“令旗”出现,上面书写着“农者天下之大本”这七个遒劲的大字,仿佛在向天下昭示着农乐舞的主旨与精髓。
农乐舞,顾名思义,它和农民有关,和欢乐有关。那些于田野山坡上世代耕作的人们,在喜获丰收的时刻怎会忘记上苍的恩赐呢?他们需要一个仪式,来表达收获的喜悦和内心的憧憬!“咚!咚咚!”伴随着鼓点的渐渐密集,刹那间,一群白鸽划过天宇,鼓声如雷,乐声如潮,声声直入云霄!劳累了一年的人们放松双腿,张开臂膀,在鼓点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极尽欢乐!
内涵丰富,器乐、角色繁多的农乐舞,从它几个小时的表演时间就能看出来,这种舞蹈的庄重、热烈与宏大,恰似一个民族的狂欢。
关于农乐舞的起源,可以从民间盛行一种“都列闹里”活动说起。“都列”指农民的劳动组织,“闹里”指农民的自娱游戏,含歌舞、戏剧、杂耍等多种表演。每逢农历正月初一、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播、夏锄、秋收时节,同一“都列”的农民就通过“闹里”活动自娱自乐,借以鼓舞生产斗志,表达渴望丰收的心愿。早期这种活动被称为“农乐游戏”,后来逐渐发展为群众性的民俗舞蹈,即农乐舞。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
咦?这农乐舞的人群里何时出现了敲着长鼓的姑娘和甩起“象帽”的小伙儿?是观者眼花缭乱了么?当然不是。一旁的朝鲜族“阿迈”会笑眯眯地告诉你,这长鼓舞和象帽舞其实都源于传统的农乐舞。

长鼓舞

长鼓舞

长鼓舞
舞台上,灯光下,那腰挂火红长鼓的姑娘们一道明媚的眼神、一个华丽的转身,都引得观者痴痴凝望;那一阵紧似一阵、一声响似一声的敲击,声声清脆,仿佛直撞你的心房,令你为之目眩神迷、心旌摇荡!

象帽舞

象帽舞
至于象帽舞,它直到今天还担负着农乐舞最炫、最高潮部分的重要角色。你看那一个个身着蓝黄坎肩、腰系红带的朝鲜族小伙儿,他们双手抱臂,头顶“象帽”,在锣鼓的伴奏下轻摇颈项,那副悠然自得的神情仿佛一个微醺的“醉汉”,令观者额首称羡!恍惚间,一顶顶“象帽”如陀螺般在舞者的头上盘旋,一条条“象尾”凌空飞起,于半空中画出一道道绚丽的光环,似银蛇狂舞,又似彩虹低飞,五彩斑斓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你可别小瞧了这拖着长长“象尾”的“象帽”,要想把它们成功地甩起来,那得需要高超的技巧,未经训练的人们是无论如何也玩儿不转的。
但是在延吉,会跳象帽舞的农民成百上千,他们扛起锄头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甩起“象帽”就变成一个个技艺超群的演员!如今的象帽舞由农村“舞”到城市,从国内“甩”到国际,站到了一个个更高的艺术舞台上,为延边朝鲜族赢得了众多的赞誉!

扁鼓舞

顶水舞

假面舞

剑舞

扇舞

牙拍舞
自此,不仅是传统的农乐舞、象帽舞、长鼓舞,朝鲜族雄壮的刀舞、典雅的扇舞、生动的扁鼓舞、神秘的假面舞等等,都跳出了延吉,跳出了世界,它们或舒缓,或刚毅,或柔美,或稚拙,在轻歌曼舞间,让观众仿佛触摸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灵魂,是那么深沉内敛,又是那么热情奔放!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