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每座城市背后都有一条与其相关的河流,塞纳河孕育了巴黎,尼罗河创建了古埃及的文明之都开罗。而流淌于拥有60%朝鲜族人口城市中的布尔哈通河,孕育了源远流长、日夜不息、风情浓郁的朝鲜族民俗文化。

朝鲜族特色民俗表演 弓野 摄

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季芳旭 摄

俄罗斯小朋友观看演出 付杨 摄
延边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之乡、歌舞之乡。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满足众多游客的观赏需要,从1997年开始,延吉市委、市政府每年夏天都会在时代广场、金达莱广场等地开展“金达莱之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到了2012年此活动发展为“快乐延吉大舞台”。

青年广场聚集了众多市民 付杨 摄

武术表演《跆拳道》 付杨 摄
时至今日,“快乐延吉大舞台”早已成为延吉市文化生活的一个品牌。自1997年开展至今,“金达莱之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共组织各种广场文化活动近1200场次,表演节目15000多个,演职人员超过150000余人次,观众达200万余人次。
到了2013年,“快乐延吉大舞台”活动表演形式有了改变,主要以青少年文化月、党员文化月、军民鱼水情、民族团结月等为主题,目前,以为广大观众和市民奉献了103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同时,参加演出人员达8000余人,演出节目达1200余个,观众累计达40余万人次。而每年相继举办的洞箫艺术节、延边曲艺节、和谐家庭才艺擂台赛等活动,亦与“金达莱之夏广场文化活动”一样,成为延吉市亮丽的群众文化品牌,得到市民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参与。
随着“快乐延吉大舞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其功能作用日益凸显。它充分激发出了群众愿意唱、愿意跳的热情,圆了群众的“舞台梦”,台上台下互动交融,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繁荣民族文化,催生出大量的业余文艺团体。“快乐延吉大舞台”不仅使很多市民和其他县市的群众前来观看和参演,而且让大量外地游客甚至是韩国、俄罗斯等外国游客也到这里观看和互动,产生了“洼地效应”,进一步吸收了文化资源,增加了旅游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舞蹈《春耕联欢舞》 付杨 摄

舞蹈《千纸鹤》 付杨 摄

舞蹈《围裙舞》 付杨 摄
傍晚,落日余晖肆意地倾洒向布尔哈通河,河水静静流淌。河畔边,“快乐延吉大舞台”演出音乐如约响起,软风轻拂,吻上了千余名观众的脸颊。来源于群众、根植于群众的传统民俗文化永不停歇。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