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调查时以自然条件相似性和发展方向相一致性为依据,根据《吉林省农业后备资原调查评价细则》规定的中低产田类型标准,将全市中低产田划分为三个区域:一是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区;二是500 250米之间的丘陵台地区;三是海拔250米以下的河谷平地区。
1、西北部低山瘠薄型中低产类型区。本区分布在依兰镇和烟集乡的石人、利民、南溪、台岩村,土地面积为51 95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0%,总人口9 409人。耕地面积为3 554 公顷,其中低产田面积为1051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29.6%;中产田面积为2219公倾,占本区耕地面积的62.4%;高产田面积为284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8%。
本区山场广阔,地势陡峻,有林地多,海拔高,气候温冷。土壤以灰棕壤、冲积土、白浆土为主,土地瘠薄,土壤有效养分低,增产难度大。从本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看,水稻占24.5%,玉米占20.3%,大豆占42.7%,其他占12.5%。适宜种大豆、玉米和饲料作物。
2、中南部丘陵坡耕型中低产类型区。本区分布在兴安、长白、小营、烟集乡的部分村,土地面积8683公顷,占全市士地面积的11.8%。耕地面积为3 574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27.8%; 中产田1 237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34.6%;高产田1345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37.6%。
本区地貌以缓坡丘陵和台地为主,地形起伏变化大,气候温凉,水温适中,土壤以暗棕壤、白浆士为主,原始森林完全被破坏,因过度利用资源,水土流失严重。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看,水稻占4.2%,玉米占31.8%,大豆占42.9%,谷子占1.1%,其他占20.0%。适宜种玉米、大豆、果树及经济作物。
3、中东部河谷平地渍涝型中低产类型区。本区处于布尔哈通河、烟集河两岸的平地。分布于长白、小营、兴安的部分村,土地面积为11 086公顷,耕地面积3 726公顷,其中低产田665公顷,中产田675公顷,高产田2 422公顷。
本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士壤以草甸土、冲积土、水稻士为主。是延吉市蔬菜、水稻主产区。
4、西北部低山低产用材林区。包括依兰镇和烟集乡的石人、利民、南溪、台岩村。有林地面积29 374公顷。 其中低产林面积为4 493.7公顷。本区是延吉市森林分布最多的区域,萌生柞树林占绝对优势,森林覆盖率为57.9%。
S、中南部丘陵平地低产疏林地、经济林区。包括长白、小营、兴安乡、烟集乡龙渊、锦城、烟河、向阳、兴农、新岩村,有林地面积为3 284公顷,其中低产林面积为346.3公顷,是延吉市风景林、经济林(以果树为主)的主要分布区,又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森林覆盖率为14.3%。
6、 西北部低山低产沼泽、草甸草场类型区。包括依兰镇和烟集乡的14个村、依兰鹿场。本区草地面积为6 473.3公顷,其中低产草场面积为1 444公顷。
7、中、南部丘陵台地低产疏林、草甸草场类型区。包括长白乡、烟集乡、兴安乡、小营乡部分村,共17个村、一个园艺农场。本区草场面积为2 050.6公顷,其中低产草场面积1 055.1 公顷。
8、中东部河谷平地低产草甸草场类型区。包括长白、小营、兴安乡的部分村,共10个村,草场面积为545.6公顷,其中低产草场面积为13公顷。
9、北部低山低产园区。包括依兰镇、烟集乡的利民村、台岩村、石人村、南溪村,共有果树面积33.3公顷,其中结果面积7.3公顷,全部为低产果园。
10、中、南部丘陵平地低产园区。包括长白、小营、兴安乡和市园艺农场、烟集乡7个村及烟集林场果树场。果树面积2 160.4 公顷,其中结果面积597.8公顷,低产园面积78.7公顷。
11、南部低产水面区。包括长白乡的15个村,已养面积为16.7公顷,全部低产水面,其中池塘面积为14.7公顷,小型水库面积为2公顷。
12、北部低产水面区。包括小营、兴安、烟集、依兰、园艺农场等,已养面积28.4公顷,全部是低产水面,其中池塘面积为23.7公顷,小型水库面积为4.7公顷。
13、北部低山荒山荒地区。包括依兰镇和烟集乡的四个村。全市荒山荒地主要分布于本区,面积为2 674公顷,其中荒山面积2 643公顷,荒地面积为40公顷。
14、中南部丘陵平地荒山荒地区。本区包括长白、小营、兴安乡和烟集乡的6个村,面积1 879公顷,其中荒山面积为1 835 公顷,荒地面积为26公顷。
15、荒水、荒滩。依据延吉市境内的三条河流流域划分:
(1)依兰河流域。包括依兰镇10个村。本区荒水面积为21.3公顷, 荒滩面积为563.5公顷。是延吉市重点修筑堤坝区。
(2)烟集河流域。包括烟集、兴安两个乡,共18个村。本区荒水面积为3.7公顷,荒滩面积为132公顷。
(3)布尔哈通河流域。包括长白、小营两个乡,共25个村。本区内荒水面积为128公顷,荒滩面积为115.5公顷。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