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地开发与整治(三)

2018-10-30 延吉新闻网
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开发
(一)城乡居民点开发
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在杨口城(今延边面粉厂东侧)附近有一户最早不顾禁令,“冒禁潜入”并定居的人家。继后在小营乡小营村附近有数户朝鲜族人和满族人定居。还有,从汪清和哈尔巴岭迁居今市区内居住的30余户。清政府为管理这些移民,派部分官兵在今溪洞火车站附近安营扎察。从此,百姓习惯称这一带为小营子。
光绪七年(1881)年,在今解放路北侧,原市食品水产门市部处设南岗招垦分局,设委员1名,书记1名,夫役2名。此后,垦民日增,在招垦分局周围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街市,包括今光明街、进学街、朝阳街等区域,市区规模逐渐扩展到上市(今西市场)周围,街内人口达4000人,外加吉强军2000人马驻在此地,市景颇繁盛。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规模已形成“市街长二里、宽一里,跨布尔哈通河而居”。诸官署、商店多在河北。商务颇盛,木店、布店、酒店居多,商店300余户。居民共约300余户,人口约4300人。手工业作坊有烧锅6户、油房4户、磨房(含粉房)56户。建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各1所。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一座清真寺(此寺1984年重新修建,建筑面积130多平方米,位于进学街一居)。
光绪十年(1884年),在局子街(延吉)驻右路中营步队564名,右路左营马队营350名,靖边右路3个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月,由于边务和开发延边所需,经吉林将军衙门批准,添设延吉驿站,设站丁15人、马50匹、牛15头。
清朝末期,朝廷为了垦田戍边,在今三道湾镇屯田村设立屯田营。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东北的财富,便于殖民统治,先后在延吉各农村设立开拓团。到1937年3月,共设14个集团部落,并把延吉市改为“间岛省”省会~“间岛市”。
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延吉市的人口规模逐年扩大,居民用地也逐年增加。六十年代末,在三道湾镇增设支边移民村。1992年,城乡居民点用地3480.642公顷,其中城镇居民点用地1722.187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758.455公顷。截止1995年末,已发展到9个街道、6个乡(镇)、137个自然屯。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计5495.56公顷。
(二)独立工矿用地开发
1917年1月,延吉鹁鸽砬子金矿登记成立,占地面积2560亩。1918年7月,延吉关门阻子铝矿登记成立,占地面积80亩。以上二者均为华商集股创办。
1958年9月3日,为满足采矿石所需炸药,在市区北郊兴安乡境内建“九三”厂,生产硝铵炸药。1984年10月,改扩建厂房31公顷,占地30公顷,库区占地面积4公顷。
三道煤矿位于三道湾镇屯田村附近,始建于1969年9月(在此之前已有部分单位少量开采)。矿区占地面积841.33公顷,其中小煤窑占地11.87公顷。1985年探明储量481万吨,可采量为244万吨。1995年末,独立工矿用地为1143.76公顷。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新闻 创城 直播 看见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