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以前,延吉地区草场资源极其丰富,土地肥沃,草高质嫩。随着土地开发,特别是水田开发,大片沼泽地、草甸地拓为良田,使草地面积逐年减少。1985年,全市毛草地面积共3267.8公顷,其中林下草地475.9公顷,灌丛草地381公顷,草甸草地838.9公顷,沼泽草地5.3公顷,人工草地500公顷。其分布特点是零星小原始植被少;禾本科牧革多,豆科牧草少;草地载畜能力差。
为大力发展具有延边特色的延边黄牛畜牧业,延吉市政府从1985年后加大了牧草地开发力度,扩大牧场面积,提高牧草质量。首先采取飞播措施,提高草地产出率。把熟地重耙一次,轻耙一次。荒地翻一次,重耙一次,然后采用飞播方法。在烟集乡台岩村设立飞播牧场。1985年播种胡枝子150公顷,野大豆、无芒雀麦混播133公顷,苜蓿单播33公顷。1986年老芒麦、苜蓿、野大豆混播400公顷,胡枝子单播100公顷。1987年无芒雀麦、野大豆混播213公顷,老芒麦、野大豆混播287公顷。其次,落实了草原承包责任制,对牧场实行规范管理。将飞播后的草场和好的自然草场建成围栏牧场,承包给放牧员。1989年建立面积为667公顷的放牧围牧场,1990年又建立4 000米长的围牧场。由于措施得力,方法正确,使飞播草场放牧围栏平均每平方米有牧草950株,比围外自然草场多270株,围栏内的牧场植株比围栏外的高50%。飞播草场每公顷年产鲜草765.5公斤,比播前增加三倍,第二年增产达四倍,并且其草地粗蛋白质产量增加7至10倍,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载畜量。
到1995年,先后在4个乡(镇),7个村采用围栏和人工种草等手段建设优质草场3980公顷,人工播种牧草510公顷,其中围草场2 470公顷。在4个乡(镇)(长白乡、兴安乡、烟集乡、依兰镇)实施了牧业用地有偿承包责任制,其面积为2 804公顷。1995 年全市总草地面积达21.02公顷。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