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刚走出校园的李春喜以大学生助理身份踏入社区。从整理台账到调解纠纷,从组织活动到走访入户,她像海绵般汲取基层经验,用脚步丈量社区每个角落。2021年社区换届时,这位被群众“捧”上书记岗位的年轻人,面对的不仅是占总人口23.5%的老年群体,更有朝鲜族、汉族、满族等多民族居民交织的治理课题。
“要让各族老人走出家门,社区才能成为大家庭。”李春喜敏锐抓住“银发力量”这一突破口。她推动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进专业机构开设民膳食堂、健康小屋;重组京剧协会、阿里郎花艺术团等老年团体,创新开设非遗传承课程。当社区老年大学传出悠扬的伽倻琴声,当康复理疗室里飘出中药香气,越来越多的老人从"被服务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面对近6000名各族居民的多元诉求,李春喜创新打造“六联三建三共”机制,将“党建议事会"锻造成基层治理”金钥匙"。每月主题议事会上,民警、城管、医护、企业代表与居民代表围坐畅谈,从楼道照明维修到小区绿化改造,从邻里矛盾调解到就业帮扶对接,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转向"多元共治"。
在“石榴花开”品牌引领下,社区涌现出“民族团结楼栋”“好邻居单元”等特色载体。百家宴里各族美食飘香,“邻居节”中多民族歌舞同台,特别是“五老找茬团”化身社区治理“啄木鸟”,让文明之风吹遍大街小巷。

漫步北山街道丹山社区,石榴街立牌与主题雕塑相映成趣,“团团”卡通形象跃然墙上。李春喜精心打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累计接待参观者超万人次。这里既有朝鲜族农乐舞与汉族秧歌的碰撞交融,也有各族居民共同创作的主题墙绘,更流传着"深夜送医""跨国寻亲"等暖心故事。
“社区治理不仅要解民生之忧,更要铸文化之魂。”在李春喜推动下,开办“石榴籽课堂”,组织青少年开展"民族故事我来讲"活动。当孩子们用朝汉双语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已悄然生根。
如今,丹山社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70余项荣誉,李春喜也先后获得“吉林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百佳书记”、“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吉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但对于“喜书记”而言,最珍贵的褒奖始终是各族居民那句“社区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正如她在工作笔记中写下的:“每个民族都是石榴树上的一朵花,只有同心呵护,才能绽放出最美的春天。”
(本组图片 本网记者 金洪石 摄)
初审:金洪石
复审:李军广
终审:王春荣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