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红矩阵”的裂变之路
2023年春节,延边大学校门外的双语招牌墙通过短视频平台走红全网,在短短几日内引爆了日均3.8万人次的游客打卡量。这面仅仅几百米的招牌墙,本质上是城市文化基因的显性表达——中朝双语标识与青春校园气息碰撞出的“边界美学”,暗合了年轻游客对“国际感”与“出片率”的双重追求。

即将启幕的海兰明珠塔,在设计阶段便显露出打造“流量心脏”的定位:游客可在高181.2米的360°观景平台遥瞰延吉全貌,文创集市和商业空间融入“冷面+咖啡”的混搭业态,则精准锁定年轻一代“既要文化厚度又要感官刺激”的消费偏好。相关文旅专家表示,未来,“三大”网红地标将共同打造“传统—青春—未来”的时空闭环,构建起全域旅游的强大引力场。
一个网红点带火一条产业链
据相关文旅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延吉机场、延吉车务段旅客吞吐量大幅增长,城区酒店平均价格较2019年上涨超过40%,且持续保持高入住率。游客们带来的不仅是“打卡经济”,更推动了延边文旅产业向纵深发展:文旅产业成为城市管理的推进器,促进城市在公共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不断补齐短板,并带动边境村落发展出“民宿+农事体验”的共享经济模式。

文旅4.0时代的延边启示录
回望近年来延边文旅市场的爆红之路不难发现,与同样主打民族风情的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延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重“边界”叠加形成的稀缺性——区位上的独特魅力、文化上的多元融合、气候上的四季分明,种种不可替代的“基因”,成为延边在国内小众城市文旅破圈的成功密码。

随着G331国道延边段项目的加速推进,相信延边一定能够依托文旅产业的磁场效应,撬动区域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茂/文 李桂花 沈燕/图
来源:延边新闻网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