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岁的村民姚玉凤正在移植鼠尾草苗,她动作轻柔,生怕碰伤花茎。“这些花苗可是我们家的‘救命草’。”她告诉记者,丈夫患病需长期照料,过去仅靠低保度日,如今在花卉基地打工一天能挣150元,中午还能回家照顾生病的丈夫。“昨天刚领了1500元工资,给老伴买了新药,有了这个项目,我对生活更有信心了。”姚玉凤的话语中满是希望。

“香味浓的说明营养足,叶子发黄的得单独移栽。”正在指导村民辨别花期的村党支部书记季鹏,掰开百日草根系耐心讲解,村民们围成一圈认真学习。大棚角落里,刚浇过水的矮牵牛挂着水珠,在渐升渐高的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美丽动人。据季鹏介绍,支边村花卉基地不仅种植花卉,还种植蘑菇。目前,蘑菇早已上市售卖,为村里带来了良好效益。这两座大棚里的57万株花苗也将在“六一”前后陆续运往城里,把村里的“绿手指”变成城市的“花衣裳”。
临近中午,邵葵花在大棚里吃着自带的饭菜——自家腌的咸菜和两个馒头。“以前在城里打工,挣得少还惦记家里。现在出门就是‘钱袋子’,踏实!”她指着不远处自家新翻修的屋顶,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在支边村,每一株花苗都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想。花卉产业不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美丽经济”与村民的勤劳智慧相结合,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生态优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支边村缓缓铺展,花香四溢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牛泽刚 文/图)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