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4日,18岁的陈树群与130多名上海知青年坐了四天四夜的火车抵达烟集公社石人沟大队6队插队。初次离家的上海青年曾一度陷入迷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乡的热情和关爱让他们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我们吃肉,房东一家喝汤
说起当年,陈树群忘不了房东隋春一家对他的关心和照顾。陈树群说:“知青到达插队村屯的初期,集体户还没有建成,我住在隋春家,30多岁的隋春是个猎户,当时,他已经有了6个孩子,家里也很困难,可是热情的隋春和他的媳妇却把热乎乎的炕头让给我,并将全家舍不得吃的猎物拿出来给知青们炖了解馋,可他们一家老小坐在一边喝汤。那一刻的情景,让我终身难忘。老乡带给我的温暖,远远胜过炕头的热度和猎物的香甜,也让我对农民永远怀着一种感恩。”
酒精兑水,我在冷水里插秧
当日,陈树群回到了当年居住、生活、劳作过的地方,寻找当年的影子,与乡亲们唠家常。回忆起当年他们喝着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在薄冰上插秧,上岸后整个下肢都失去了知觉的情景,陈树群感慨万千:“过去我们在这里上山下乡时,得到了村民们的很多帮助,40多年来,我们这些上海知青一直魂牵梦绕着这里的一山一水,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都还历历在目。”这里是陈树群和同伴们付出青春的地方,这里是他们收获真情的地方。时光不能割断真挚的感情,岁月忘却不了这份情怀。
回城当日,老乡送我一支笔
1974年,陈树群被保送上了工农兵大学,回城的时候,房东隋春花了3.5元钱给他买了一支“英雄”金笔,当时这3.5元对隋春一家来说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当时陈树群很激动,并埋怨他乱花钱,可朴实的隋春却说:“俺不识字,你好好读书,别忘了俺们!”
采访结束时,陈树群告诉记者:“看到石人沟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村民们的生活依然困难,我们的心情很沉重。回到上海后,我要召集大家开个座谈会,群策群力,在产品销售、发展思路等方面为石人沟老乡尽点绵薄之力。”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