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来历
说到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这一天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原本,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又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逐渐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清明之日不动烟火”。
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有些老弱妇孺难免耐不住寒冷。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便有了踏青、郊游、踢足球、插柳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朝鲜族的清明习俗
一般清明节的当天,朝鲜族一家老小会早早的起来,穿上素色服装,赶去山里祭祖上坟。和汉族不同的是,朝鲜族清明节上坟时,没有烧纸的习惯,而是会带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供品,如打糕、明太鱼、泡菜、自家酿制的米酒或山葡萄酒等,把坟墓上的草割掉,将坟墓培土整修后,将供品整齐地摆放到坟前,意思是请已故的人享受美餐,并向故人敬酒,跪拜,以示哀悼。
朝鲜族是个乐观、能歌善舞的民族,清明祭奠活动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清明节吃饭时,往往是边吃饭、边唱歌、边跳民族舞,用以表示与故人欢乐团聚。与汉族人相同的是,他们也将清明节称之为寒食节,禁火,吃冷食。而明太鱼是朝鲜族清明节必不可少的菜肴,朝鲜族人认为,清明节吃明太鱼能滋补身体,保佑一家人全年安康。为了防止冷餐伤害身体,朝鲜族人们也会在清明节这天开展荡秋千、拔河等民族特色体育活动,用以强身壮体。
【责编 王春荣】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