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动迁,暂住出租屋......周围人对其义捐善举惊叹不已!

记者向老奶奶核实了她的信息,老奶奶姓名为李爱信(音译),1942年生,朝鲜族,今年74岁(因老人到俱乐部义捐时未表述清楚个人信息,昨日的报道中将老人的姓名表述为“金爱信(音),在此对读者深表歉意!)”
她对延边队队员了如指掌,胜似专家

每逢延边队主场比赛,老人场场不落,都到延吉市人民体育场观看比赛,客场比赛时,周一早上到报摊买当天的报纸来了解延边队战绩。在资讯爆炸的今日,老人的家中没有一台电视机。原来的一台旧电视,早已废弃。虽然,通过报纸比别人晚几天得知延边队客场战绩,但对于李奶奶就像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兴奋不已,老人对延边足球的这份爱,也为她万年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逢延边队主场比赛之日,老人先徒步到28路公交车站点,再乘坐公交车到体育场,每当得知延边队胜利消息时,她一整天心情愉悦,有一种快要飞起来的感觉。
活着就要人心换人心,人情换人情......
李爱信老人的生活看起来比较拮据,她原来住在北大新村,因房屋动迁,老人现住在延北小区的一间出租屋里,待棚户区改造完工后回迁原址。老人说:“新房交付使用后,还需装修,厨房与卫生间应该花不少钱,墙面只需要刮大白,对生活无大碍”
李爱信老人膝下有一个在外生活的儿子,并不能常回家看看。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老人选择了独居。老伴去世十多年,生前的20多年间,身患胃癌,与病魔进行了斗争。由于老伴是长期患者,生活上比较困难。北大新村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每次下雨就得拽起30多个锅碗瓢盆来应付雨水,自来水管道也出现了老化,好几年吃不到自来水,由于房子破旧不堪,她选择了养老院作为糊口对策,一呆就是4个多月。
“困难时期,每月工资加起来不过200多块,和今天没法比呀,和过去苦日子相比现在俺可算是富人了。”,老人说每月能领到2100元的退休工资,对此表示满足。
老奶奶说,只要不生病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每次踏进医院大门,实在是花销太大。她平时省吃俭用,生活十分简朴,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时至今日,也从未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老人这身衣服是51岁退休时,厂里的工作服,这身衣服已经陪伴了老人20余个春夏秋冬。
当记者问道:“李奶奶,您生活并不宽裕,您为什么要选择义捐呢?”时老人回答道:“钱并不是咱们生活的全部,金钱可以有也可以无,轮流转吗,但人则不同,人离世时也不能带走一分钱,也不需要带走,生前不能守着金钱,应人心换人心,人情换人情,这才是人活在这世上的真正乐趣。”李奶奶是一位独居的孤独老人,她说人是最可贵的,最使她高兴和愉悦的就是与人交谈。
“加油!”老奶奶球迷铿锵有力地向延边足球队呐喊助威
李奶奶说,延边队再有三名像河太均一样的队员,球队不仅能夺冠,还能冲超,这就是70多岁的延边奶奶球迷对延边队冲超的朴素愿望。这种李奶奶式的展望或许有些好笑,但多几个球技一流的选手确实能提升球队的整体实力,这可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对于斯蒂夫,老奶奶总是将他读成“斯夫蒂尔”,感叹外援的姓名挺难念。老人家犹如经纶之士,说曾在报纸上读到了一著名教练的心得,至今令她记忆犹新:“11个人齐力吹奏口琴总比一人单独吹响亮的多,在一个足球队不能紧靠一两名队员提升成绩,只有绿茵场上的11名将士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记者向李奶奶送了一份有河太均采访内容的《吉林朝鲜文报》,李奶奶伸出大拇指,夸奖河太均长得英俊,再加上球技一流,真是难得的帅小伙。李奶奶对延边足球队助威词是"加油!延边队!"采访结束之时,奶奶高举紧握在手中的报纸,为延边队高声呐喊,老人的声音是那样铿锵有力!
【本网责编 王春荣】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