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正能量】崔英子:白手起家 成就酱业大户

2015-07-10 荆晶 延吉新闻网
    【编者按】推崇人性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1月9日,延吉市正式启动“寻找身边正能量”活动。为了配合活动顺利开展,1月23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相关人物的优秀事迹,通过发掘、传播和奖励社会上的好人好事,让更多的人看到社会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让“学好人、做好人”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从而引导人民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次参评对象不论户籍所在地,只要是在延吉市生活和工作的社区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只要是能够体现正能量的感人事迹均可参加评选。如果您的身边有这样的“正能量人物”,请您拨打延吉新闻网热线电话0433——4361999,延吉新闻网会及时联系采访,推选“正能量人物”。


    她,乐观要强,想为家庭减轻负担;她,白手起家,一路奋斗不言放弃。


崔英子 荆晶 摄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不惑之年开始创业,凭着一股不服输、敢拼搏的精神,用与邻居合伙的1000元资金起步,通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了现如今年产量150吨的酱业大户。

    她,就是延吉市依兰镇九龙村“都莱村”大酱厂负责人崔英子。

    我得为这个家做点什么

    崔英子年轻时当过幼儿园教师、电话交换员、延吉市依兰镇食品厂的会计。1993年,食品厂破产,崔英子也下岗了。当时崔英子的丈夫在邮局工作,一个月赚78块钱。要养活三个女儿,还要赡养婆婆,一家六口人就凭着丈夫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十分困难。怎么办?不能这样下去。想到家里的情况,崔英子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减轻家里的负担。


崔英子为记者展示酿造的酱油 荆晶 摄
 
    崔英子想,自己没有资金,有的也就是平时生活积累的经验和本领。想到自己平时做的臭豆很受邻里喜爱,又正巧食品厂破产,留下了一堆黄豆,于是崔英子便开始尝试着做臭豆。做完了,要卖出去才能赚钱,怎么卖?就只能先到市场上挨家推销。开始,崔英子抹不开面子,很难为情,来到柜台前根本张不开嘴。但是卖不出去,就解决不了家里的困难。想想现在家里的状况,崔英子鼓起勇气,终于还是开了口,“这是我做的臭豆,尝尝吧,如果觉得好,可以在我这里进货。”


储存的大酱 荆晶 摄
 
    没想到,这一问,打开了崔英子的市场,她做的臭豆很快被大家所认可。当时西市场8号摊位的业主成了崔英子的第一个固定客户。俩人渐渐熟络,一次偶然的机会,8号业主跟崔英子说:“看你做臭豆的手艺,做大酱应该很不错,要不你试试吧,做得好可以卖个好价钱,比你现在做臭豆要赚钱。”听着鼓励的话,崔英子动了心,决定试试看。

    开始做大酱的小生意

    有了想法,可是没有起步资金,这让崔英子犯了难。想到平时关系不错的邻居崔明玉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崔英子便跟崔明玉商量着两家合伙干,“赚钱了咱俩平分,赔了我自己担着。”如此诚恳的话语打消了崔明玉的顾虑,崔明玉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牛卖了1000元钱,递到了崔英子手中。俩人用这些钱买了1000斤黄豆,开始了他们做大酱的小事业。


崔英子在点货 荆晶 摄
 
    刚开始做酱,缺少经验,酱做的不是干了就是稀了,卖相差,销售受到很大的影响。可是崔英子笑着说,“卖相差点,就靠味道‘征服’他们呗,多练几次,总能做出好大酱的”,坚毅的笑容透着一股不服输韧劲。

    果然,崔英子靠着大酱的好味道赢得了顾客的喜爱。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客户都找到崔英子家里来要定大酱,第一次做的1000斤大酱很快就卖完了。崔英子别提多开心了,觉得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趁热打铁,赚的钱崔英子和崔明玉没有平分,而是选择继续投资。就这样,俩人继续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小事业。

    不忘帮助更多的人

    合作的第三年,崔英子开始独立经营大酱生意。曾经的老客户都纷纷约单,当年,就有10000多斤的订单。生意越做越好,崔英子忙不过来,就找来村里没有工作的人帮忙,再付给他们工钱。


崔英子进行大酱包装 荆晶 摄
 
    后来,订单越来越多,单靠人工已经满足不了订单量了,原来的小院子也已经承载不了大量的生产作业,场地明显不够。“是时候扩大规模建厂了”,崔英子狠狠心,把几年下来攒的钱,一次性投资了100万,建成了大酱加工厂,也购买了节省人力的机器。

    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崔英子来说,不是个小数目。问到不怕风险吗?崔英子说:“当然也害怕了,但是不投资不建厂,订单跟不上,老客户就没了,就当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挑战吧。”也正是这种果敢,伴着崔英子继续走着她的创业路。

    看着崔英子的大酱生意越做越好,村里的其他人也开始学着做起了大酱。崔英子不但没有排斥,反而还耐心地帮助他们,哪个机器自己用着好,就推荐给同村的人。村里人做酱有不明白的步骤,崔英子也都细致地告诉,甚至放多少盐、多少水,崔英子都手把手的教,保证村里其他做酱的人能掌握到手艺。

    “不怕被抢生意吗?”记者问。

    崔英子摆摆手,说:“哎呀,哪能啊,都是一个村里的人,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挺过去总会见到彩虹

    由于做大酱是季节性工作,只能在11月份到第二年4月之间进行,这样才不会招苍蝇,保证大酱的卫生。但这就苦了做大酱的人,最初的几年,包括崔英子在内,所有做酱的工人,都要在室外的小院子完成所有的工序。

    回忆起当时的日子,崔英子记忆犹新。每天凌晨三点,崔英子就得起来煮豆子,然后挂豆子,盘豆子,晒豆子……连续作业8个小时。由于在室外,又是在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有时候手都冻得不听使唤,遇到大雪天,场面更是可想而知。当问到那个时候那么苦、那么累,是否想过放弃时,崔英子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做生意都一样,谁还没遇到点困难啊,不算什么,挺过来了就好了。”

    从曾经300平方米的小院,到现在3000平方米的大酱场;从开始的年产量1000斤,到现在的年产量150吨,崔英子的大酱产品已经远销到俄罗斯、北京、上海等地,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和喜爱。一路走来,其中的不易与艰辛,想必也只有她自己最清楚。现在,崔英子也正是凭着这股挺过艰辛的坚强与乐观不服输的精神,继续走着她的创业路。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新闻 创城 直播 看见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