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延吉】彩袖翩翩 舞动民族风采

2015-09-18 荆晶 延吉新闻网
    朝鲜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被称为“歌舞的民族”。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古代扶余、高句丽及朝鲜半岛的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

    朝鲜族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鹤。同时朝鲜族舞蹈动作多具即兴性,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

    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顶水舞、牙拍舞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各个舞蹈吧!

农乐舞








    农乐舞是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令旗"或"农旗",后面扮演的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各种人物在唢呐、大锣、小锣、长鼓等演奏的“采桑调”和“农夫歌”中翩翩起舞。舞蹈中“象帽”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假面舞








    假面舞是戴假面表演的男性舞蹈。其表演综合了唱诵、对话、舞蹈等艺术形式,并具有戏剧性。假面舞多用于变现讽刺性内容,情节活泼、幽默。表演分7幕12场,每一幕有独立的内容。现在表演一般取其中部分情节和动作,在节日及其他娱乐场合表演。舞蹈节奏为“打令”和“古哥里”。伴奏乐器有箫、笛、鼓、三弦琴等。

长鼓舞










    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受即兴对唱表演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并广泛流传。表演时,舞者身挎长鼓,两手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风格潇洒、活跃。

扇舞












    扇舞是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和曲线性律动的特点,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扇舞动作细腻,节奏变化多,以朝鲜族女性舞蹈活泼、优美的特点变现纯朴、善良的民族精神。

扁鼓舞








    扁鼓舞是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表演时舞者两手击打胸前的扁鼓,女性扁鼓舞多为独舞,舞姿优雅,男性扁鼓舞多为群舞,动作大方、有力,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扁鼓舞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鼓声,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情绪感受。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现代人的欢快情绪等,都是扁鼓表现的内容,且舞蹈节奏根据主题和情节的要求而不断变化。扁鼓舞不仅能表现朝鲜族妇女细腻的内在感情,还可以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

剑舞




    剑舞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

顶水舞










    顶水舞因舞者头顶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鲜族女性表演的传统舞蹈。朝鲜族妇女习惯用头部顶着器物行走,在插秧、锄草季节,妇女们也常头顶水罐将饮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间地头。顶水舞以“挫垫步”“踏波步”“碎步”为基本步伐,主要动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弹珠”等。舞蹈通过模拟顶罐行进中的各种生活动作,抒发欢乐喜悦的内心感情,舞姿轻松优美。

牙拍舞




    牙拍舞是朝鲜高丽时期的一种宫廷歌舞。十九世纪时,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一些宫中艺妓流落民间,于是该舞得以在社会上传播。《牙拍舞》由舞女各持牙拍一对,通过击打牙拍发出清脆的有节奏的响声,边击边舞的形式表演。表演时人可多可少,分情况和场地而定。舞蹈以朝鲜族音乐为基调,以朝鲜族服饰和朝鲜族典型舞蹈动作为基础,表现了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的个性。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新闻 创城 直播 看见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