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习俗】八月处暑 留得残荷听雨声

2016-08-23 王晓彤 延吉新闻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2016年8月23日为处暑,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即为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民间习俗

  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养生

  滋阴润燥

  处暑期间,气侯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人的起居也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适应“秋乏”。进入秋季后,人体进入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可增加睡眠、加强锻炼,在饮食调理方面,应多吃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茄子等。

  户外运动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可根据个人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主筋。所以不要剧烈运动,并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疾病预防

  处暑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也不能过凉。同时,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少到人多的地方,必要时戴上口罩。如果秋季咳嗽,可用食疗缓解,如干银耳50克,温水浸泡后洗净,熬至烂熟,调入一个鸡蛋,加糖服用,宜于干咳无痰。

  注意护脐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因此,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外,还可以按摩肚脐,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


【责编  魏玉华】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自媒体转载或者传播《延吉新闻网》《延吉新闻网微信平台》版权内容的,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新闻 创城 直播 看见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