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昌社区:情暖职工心 服务“零距离”
2025-01-03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今年,新兴街道民昌社区工会联合会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把“我为职工办实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心全意推进职工关心关爱服务工作迈向新台阶,着力优化服务质效,化身职工的温暖“娘家人”,为其遮风挡雨、化解忧愁,让职工在工会大家庭中真切体会关怀,提升幸福感与归属感,谱写社区工会服务新篇章。
一、精筑工会驿站,筑就温馨港湾
民昌社区工会将“红石榴职工之家建设”列为党建关键项目,全力优化各族职工共居环境。匠心打造劳动美主题广场、中华传统文化楼梯长廊、职工创享之家、职工暖心食堂、“工铸同心”彩绘墙、青年助游亭等多元素、多功能、全方位的可视化工会阵地,推动各族职工群众在耳目一新、主题鲜明的社区环境中相互了解相互认同;巧妙融入子女托管班、婚姻家庭指导室、职工书屋等“工”字元素至“党群服务中心”,补齐工会阵地场地短板,为职工营造温馨家园。
二、厚植服务温情,引领职工奋进强化工会服务效能,构建15分钟职工生活圈。以“守望相助”为主题,开展新业态劳动者关爱、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爱心托管、心理咨询、思想引领等工会服务,实现职工普惠共享。推动“劳模工匠进社区”,组织12位劳模工匠开展30余场技能培训等活动,千余名职工受益。借“道德银行”积分制,评选先进典型,以“小积分”促“大文明”,激励各族职工参与社区治理。切实发挥小三级工会作用,吸纳三新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健全送温暖工作机制,开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劳模工匠大讲堂”等思想引领活动53场;“四季四送”品牌服务慰问职工150人;开展各类职业培训、联谊交友、困难帮扶、婚姻家庭指导、文体活动等近100场次,满足职工多元需求。
三、深度挖掘工会特色,铸就民族团结典范聚焦职工多元化需求,叫响做实“工”字品牌。结合“红五月”活动,融合“志愿红”与“驿站蓝”元素,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文创、手工插花、读书分享、赋能体验、书法剪纸等DIY体验活动50余场,惠及 2000 余名职工。在网红打卡地设“青年职工助游亭”,组织职工志愿者开展早巡志愿服务150余次,解决来延游客“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服务游客10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工会服务单元的综合影响力,推动了民族团结与职工发展的协同共进。
下一步,民昌社区工会联合会将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会服务能力,将工会温暖的触角延伸到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致力于为职工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每一位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
初审:王栋
复审:李军广
终审:王春荣
一、精筑工会驿站,筑就温馨港湾
民昌社区工会将“红石榴职工之家建设”列为党建关键项目,全力优化各族职工共居环境。匠心打造劳动美主题广场、中华传统文化楼梯长廊、职工创享之家、职工暖心食堂、“工铸同心”彩绘墙、青年助游亭等多元素、多功能、全方位的可视化工会阵地,推动各族职工群众在耳目一新、主题鲜明的社区环境中相互了解相互认同;巧妙融入子女托管班、婚姻家庭指导室、职工书屋等“工”字元素至“党群服务中心”,补齐工会阵地场地短板,为职工营造温馨家园。

二、厚植服务温情,引领职工奋进强化工会服务效能,构建15分钟职工生活圈。以“守望相助”为主题,开展新业态劳动者关爱、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爱心托管、心理咨询、思想引领等工会服务,实现职工普惠共享。推动“劳模工匠进社区”,组织12位劳模工匠开展30余场技能培训等活动,千余名职工受益。借“道德银行”积分制,评选先进典型,以“小积分”促“大文明”,激励各族职工参与社区治理。切实发挥小三级工会作用,吸纳三新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健全送温暖工作机制,开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劳模工匠大讲堂”等思想引领活动53场;“四季四送”品牌服务慰问职工150人;开展各类职业培训、联谊交友、困难帮扶、婚姻家庭指导、文体活动等近100场次,满足职工多元需求。
三、深度挖掘工会特色,铸就民族团结典范聚焦职工多元化需求,叫响做实“工”字品牌。结合“红五月”活动,融合“志愿红”与“驿站蓝”元素,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文创、手工插花、读书分享、赋能体验、书法剪纸等DIY体验活动50余场,惠及 2000 余名职工。在网红打卡地设“青年职工助游亭”,组织职工志愿者开展早巡志愿服务150余次,解决来延游客“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服务游客10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工会服务单元的综合影响力,推动了民族团结与职工发展的协同共进。
下一步,民昌社区工会联合会将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会服务能力,将工会温暖的触角延伸到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致力于为职工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每一位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
初审:王栋
复审:李军广
终审: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