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吉林新闻 > 正文

架起就业“云端桥梁” ——我省各高校助力毕业生就业观察

2020-08-18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本报记者 张鹤

 

为了破解就业难题,让毕业生在家里也能找工作,省内各高校纷纷推出“云就业”创新举措,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架起一座座“云端桥梁”,确保工作“零”距离、就业不延误。

 

线上搭桥 就业服务“不打烊”

 

在疫情防控期间,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均暂停了线下学生手续办理、咨询和用人单位进校现场招聘活动,转而改为在“云端”举行多场网络招聘会。毕业生可在线上与企业人力资源部进行视频互动,招聘企业也可主动发起面试,实现安全、便捷的“居家找工作”。

 

据长春中医药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自今年2月以来,学校已举办了多场毕业生“网络视频双选会”,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深圳等全国多个省市的数百家用人单位参会,共为毕业生提供上万个岗位信息。通过双选会,已有2000多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双选意向。

 

吉林大学积极邀请用人单位面向毕业生发布需求信息、开展线上招聘,通过网络完成双选和签约,并与各省、市人社部门沟通联系,组织属地优质企业与学校就业中心联合开展线上双选会。3月18日至20日,首次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举行,近千家参会单位提供有效岗位信息6万余条,毕业生在线投递简历1.8万余份。4月16日,2020届毕业生重点基地单位网络招聘会举行,近200家企业参会,毕业生在线访问1.6万余次。

 

技能提升 平台指导不停歇

 

省内各高校除了主动对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灵活方式招聘和求职外,还通过就业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免费开放课程,满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需求。同时,开展了线上职业咨询服务,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

 

东北师范大学在寒假期间就启动了毕业生就业准备工作,每日整合各类资源为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还通过自主研发的在线AI应答系统和针对教师试讲的网络试讲微平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提供保障。

 

吉林大学依托未来足迹平台、超星课程平台和中新睿科就业创业直播平台,提供学生“就业指导”线上课程40余学时,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正常教学,并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此外,搭建了“云签约”一站式就业统计服务平台,完善了毕业生资源信息管理、校园招聘管理、简历投递管理、就业签约管理和毕业生就业计划管理等模块,可提供全流程网上就业服务,保证了毕业生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从信息获取到网上签约的全部流程。目前,在平台注册的毕业生达16955人,注册用人单位万余家。

 

长春中医药大学开展线上授课1040学时,推送各类优质线上课程78门,启动了一对一就业咨询预约服务。同时,与国家人社部、中医药行业院校、“丁香人才”、东北医学院校协合作,搭建多元化网络招聘服务平台。目前,相关“云平台”入驻企业达到3960家,学生注册数量13360人。

 

精准服务 求职帮扶不掉线

 

在积极开拓就业渠道的同时,各高校还加大力度对重点地区的毕业生、家庭有实际困难的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帮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这部分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针对湖北籍毕业生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进展情况,目前这部分学生就业率已达90%。针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毕业生,主要采取包保到人的工作方式,对学生开展能力提升、信息推送、重点推介等。学校还建立了“空中就业创业指导队伍”,组织开展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培训,保证有就业创业方面问题的学生每天24小时都能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找到相应老师得到解答。

 

长春理工大学进一步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对这部分学生建档立卡,逐一掌握其就业意向、主要困难等情况,做到“一人一策”,并从信息渠道、就业能力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帮扶,优先为这部分学生推荐和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为这部分毕业生提供就业资金帮扶,为37名湖北籍学生发放了疫情临时困难补助,切实缓解了他们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经济压力。截至6月下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已有313人就业、273人升学,就业率达到74.65%。

 

吉林大学对经济困难、湖北籍和少数民族毕业生群体中申报就业困难的学生安排了专班跟踪帮扶,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学校就业中心还建立了官方毕业生求职微信群,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在线解答学生疑惑,针对公考意愿学生免费寄送工具书等。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