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倒计时一周年 气象服务将迎“大考”
2021-02-05 标签: 来源:中国新闻网
冬奥倒计时一周年 气象服务将迎“大考”
◎刘 钊 本报记者 付丽丽
2月4日,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周年。从成功申办到顺利筹办,中国给出的承诺一一兑现,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口中的“奇迹”。这份奇迹,离不开千万双手夜以继日的奋斗,而与冰雪运动息息相关的气象力量,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月2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气象中心(以下简称冬奥气象中心)宣布,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将在今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接受检验。
冰雪运动离不开气象保障
“气象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核心因素之一,气象服务保障是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0月20日,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协调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以“核心”和“重要”为气象服务定义。
原因何在?众所周知,滑冰、滑雪、雪橇……冬奥项目与冰雪有着紧密联系。以跳台滑雪为例,选手需要先跃入空中,再落在雪上滑行,比赛时风力大小、雪面状态如何,都直接影响比赛成绩乃至选手的生命安全。中国气象局冬奥气象中心执行副主任刘燕辉介绍,越野滑雪要求风力不得大于10米/秒,而条件最为严苛的跳台滑雪要求风力不得大于4米/秒。
不仅比赛专项服务要求极高,赛事周边保障同样存在难点。面向赛事空中医疗救援提供支撑,面向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及单项组织、政府部门乃至公众提供保障,面向雪务、交通等专业服务提供服务……
更难的,赛区气象条件异常复杂。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都位于山区,小气候特征突出,天气变化快、影响大,预报相对困难。此前,这些区域气象监测积累数据很少,我国在冬季雪上项目气象条件高分辨率预报服务技术等方面研究也非常有限。
服务筹备一一踏破难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考察冬奥筹办工作时强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再一次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气象服务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依靠这一优势。
早在2016年7月,中国气象局就成立了冬奥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一年后,中国气象局冬奥气象中心组建。气象人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针对服务需求,一一破题。
观测资料有限,就建设足够严密的观测网络。以冬奥赛场为核心,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建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实现了“超精细复杂山地+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刘燕辉称,这套观测网络在冬奥会历届赛事中堪称最为稠密。
预报存在困难,就钻研精益求精的预报体系。聚焦“分钟级、百米级”精准预报要求,建成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睿图”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建立从短时临近(0—1小时)到延伸期(30天)的无缝隙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人工智能技术在冬奥核心区风力预报中发挥作用。
服务需求严苛,就打造千锤百炼的服务团队与无微不至的服务系统。52人组成的冬奥气象服务核心团队,自2017年冬季起,连续四年在赛区开展实地训练,开展专题研究。大到赛事日程有哪些气象风险、赛场“挡风墙”如何建设,小到具体赛事的风速“阈值”如何界定……
面向未来交出满意答卷
如今,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准备就绪。在即将到来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气象服务将迎来实战考验。
这将是最好的调整、优化机会。刘燕辉表示,实战有助于有机衔接各个系统,完善业务流程,制订应急措施,提升预报服务能力,最终做到系统建设到位、业务技术到位、人员队伍到位。
来自山西省气象局的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团队成员邱贵强对赛事充满期待:“我们将抓住最后一次练兵机会,期待2022年能够把最完美的气象服务答卷写在海陀山赛场上。”
◎刘 钊 本报记者 付丽丽
2月4日,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周年。从成功申办到顺利筹办,中国给出的承诺一一兑现,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口中的“奇迹”。这份奇迹,离不开千万双手夜以继日的奋斗,而与冰雪运动息息相关的气象力量,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月2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气象中心(以下简称冬奥气象中心)宣布,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将在今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接受检验。
冰雪运动离不开气象保障
“气象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核心因素之一,气象服务保障是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0月20日,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协调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以“核心”和“重要”为气象服务定义。
原因何在?众所周知,滑冰、滑雪、雪橇……冬奥项目与冰雪有着紧密联系。以跳台滑雪为例,选手需要先跃入空中,再落在雪上滑行,比赛时风力大小、雪面状态如何,都直接影响比赛成绩乃至选手的生命安全。中国气象局冬奥气象中心执行副主任刘燕辉介绍,越野滑雪要求风力不得大于10米/秒,而条件最为严苛的跳台滑雪要求风力不得大于4米/秒。
不仅比赛专项服务要求极高,赛事周边保障同样存在难点。面向赛事空中医疗救援提供支撑,面向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及单项组织、政府部门乃至公众提供保障,面向雪务、交通等专业服务提供服务……
更难的,赛区气象条件异常复杂。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都位于山区,小气候特征突出,天气变化快、影响大,预报相对困难。此前,这些区域气象监测积累数据很少,我国在冬季雪上项目气象条件高分辨率预报服务技术等方面研究也非常有限。
服务筹备一一踏破难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考察冬奥筹办工作时强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再一次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气象服务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依靠这一优势。
早在2016年7月,中国气象局就成立了冬奥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一年后,中国气象局冬奥气象中心组建。气象人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针对服务需求,一一破题。
观测资料有限,就建设足够严密的观测网络。以冬奥赛场为核心,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建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实现了“超精细复杂山地+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刘燕辉称,这套观测网络在冬奥会历届赛事中堪称最为稠密。
预报存在困难,就钻研精益求精的预报体系。聚焦“分钟级、百米级”精准预报要求,建成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睿图”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建立从短时临近(0—1小时)到延伸期(30天)的无缝隙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人工智能技术在冬奥核心区风力预报中发挥作用。
服务需求严苛,就打造千锤百炼的服务团队与无微不至的服务系统。52人组成的冬奥气象服务核心团队,自2017年冬季起,连续四年在赛区开展实地训练,开展专题研究。大到赛事日程有哪些气象风险、赛场“挡风墙”如何建设,小到具体赛事的风速“阈值”如何界定……
面向未来交出满意答卷
如今,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准备就绪。在即将到来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气象服务将迎来实战考验。
这将是最好的调整、优化机会。刘燕辉表示,实战有助于有机衔接各个系统,完善业务流程,制订应急措施,提升预报服务能力,最终做到系统建设到位、业务技术到位、人员队伍到位。
来自山西省气象局的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团队成员邱贵强对赛事充满期待:“我们将抓住最后一次练兵机会,期待2022年能够把最完美的气象服务答卷写在海陀山赛场上。”
【责编 付亚男】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彩练新闻】延吉荣膺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 记者从延吉市委财经办获悉,1月21日,中央级大型期刊《小康》杂志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榜单。其中,延吉市以其优秀 ...
- 【新华网】碧水蓝天净土 延吉市环保成绩斐然 近几年来过延吉的人都会对那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赞叹不已。延吉市更是连续获得了国家文明城、中国最具绿意百强县、中国 ...
- 【中国报道】延吉市上一月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韩龙玉)根据吉林省延吉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空气质量分析日报, 2020年12月份31天当中好天达31天, 其中Ⅰ级(优) ...
- 【中国企联网】2020年延吉市企联工作纪实—-围绕大局 服务企业 推动发展 全力开创企联工作新局面 2020年是新的延吉市企联商会成立后工作开局之年。年初以来,延吉市企业联合会、延商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市企联)在市委、市政 ...
- 【吉林新闻联播】延吉:扩大棚膜经济效应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