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每日头条 > 正文

辛识平:铲除“蝇贪”滋生的不良土壤

2018-08-29  标签:土壤 辛识平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铲除“蝇贪”滋生的不良土壤

  辛识平

  “不送钱,想过船闸要等七八天。”曾经,长沙湘江航电枢纽船闸盛行“钱规则”,一些人“靠水吃水”、肥了私囊。现在,一些人被立案查处,“吃拿卡要”没了,船只过闸公开透明,通行只需1天左右。一位船长感慨: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反腐,让被啃食的获得感回归群众,这样的反腐故事正在多起来:被克扣的危房改造补助足额发放了,被挪用的扶贫资金追回来了,优亲厚友行不通了,冒名顶替吃低保的再也混不下去了……

  今年上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曝光了数百起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蝇贪”们挖空心思骗资金,层层设卡要好处,任性妄为狂敛财,往往盯着百姓的“救命钱”“保命钱”下手,使民生政策在执行中变形走样、大打折扣。对于老百姓而言,这些“苍蝇”带来的痛感更为直接。

  “老虎”露头就要打,“苍蝇”乱飞也要拍。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重在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力,有效去疴除弊,做到标本兼治。

  一些地方为何“苍蝇”扑面,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查处个案固然很有必要,但更应解决深层次问题。不少案例警示,民生资金存在“重下拨、轻监管”问题,操作层面的“弹性空间”过大,基层执纪监督失于宽松软,常常提供了“蝇贪”滋生的不良土壤。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加强监督管理,让基层权力规范运行,才是破解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

  莫伸手,伸手必被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群众纪律方面列出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尤其明确在扶贫领域有克扣群众财物、拖欠群众钱款、吃拿卡要等行为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把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让正风反腐驰而不息,群众的获得感就会越来越坚实。

图集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更多民声延吉民声热线

  • 咨询求助
  • 建言献策
  • 投诉举报
  • 赞赏表扬

公益广告·专题推荐